- 时间: 2025-01-10 14:02
各位讀者朋友和社區老友記們大家好。隨著冬季風暴再次來襲,美東地區各大城市氣溫驟降酷寒,相信沒什麼特別需要的話,可能不少朋友連門都不想出;但凡要外出的時候謹記一定要多穿幾件禦寒衣服,必要的話準備好保暖袋以防不時之需。過了初八這農曆新年也就近在眼前了,時間是過得真快,鋪天蓋地的砸花球新聞還是前幾天的事,農曆新年已在不遠處。我常把“光陰飛逝”掛在嘴邊,但我相信有這想法的絕不止我一個,不過我始終認為與其感嘆,不如盡可能地把握時光更為重要。珍惜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將之用在自己該付出的地方,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合適的事,才可謂不虛度光陰,時間才具備了意義。
時代不斷前行,價值觀也是不停更迭,年輕一代算上我們及長輩都已經有三代的分別了,自是不可一概而論。我們的上一代大多出生於1920年至1935年期間,那是最艱苦的年代,父母輩所經歷的艱辛是我們很難想像的。而我現今交往的好友則多數於1950年之後出生,見證了父母輩的辛勞後才會懂得孝順的意義,大多也會勤奮學習及打拼,相信所有的五零乃至六零後無論家境富裕或貧困,或多或少均有所體會。即便家中有條件送子女留洋學習的基本也就支持學費,生活費全部靠課餘自力工作賺取,家中有基業的年輕一輩即便學成歸來後,也是從底層安排做起。有句老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往往更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所以通常早早地於十四、五歲就丟下書包成為童工,儘早成為學徒只為能早日為家中分擔,讓父母更輕鬆些,讓生活更好些。說到這裡相信應該會勾起不少中年朋友的種種回憶吧?
說到如今的年輕一代,對於我們這些登陸甚至登柒之年的人來講,七、八、九零後都屬小輩,更不用說千禧年之後的一代了。隨著物質的充足,他們大多心想事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家中長輩寵著、學校老師護著,實在是太幸福了,幸福對於他們來講越來越廉價。對於傳統價值觀的愈發薄弱,讓他們在和父母及長輩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代溝,對於他們而言長輩的思維是活躍於另一個維度中的;而讓人無奈的是,就連父母也因為不想子女或將來的孫輩走上他們年輕時代的路,便想盡一切辦法讓這些寶貝們呼風喚雨,由著孩子的性子去做事,這對於孩子們而言真的是一種好事嗎?溺愛不是愛,它是一種加害,你今天無視的一個小問題,他們或許在將來會受到慘烈教訓時,從中學習吸取經驗而長進,這足以引起各位家長們的關注。由於篇幅關係,下期有機會的話我們就此再作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