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3-25 12:57
【侨报讯】随着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尤其是在关税和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跌,未来预期更是降至12年来最低水平。
据美联社报道,“会议委员会”(The Conference Board)周二(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7.2点至92.9,低于市场预期的94.5(FactSet调查数据)。
报告指出,美国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商业环境和就业市场的短期预期指数下降了9.6点,至65.2。这一数值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远低于会议委员会认为预示未来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80点门槛。
尽管如此,预期未来一年内出现经济衰退的消费者比例仍维持在过去九个月的高位。
会议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斯蒂芬妮·吉查尔德(Stephanie Guichard)表示:“过去几个月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乐观情绪基本消失,说明人们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担忧开始影响他们对自身经济状况的评估。”
尽管民众信心下降,特朗普总统领导的政府对此持淡化态度,认为信心指数与实际经济运行之间并无强烈关联。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周二表示:“我并不认为最近几年消费者信心数据与实际消费支出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走上街头,人们照常生活、领薪、消费,经济照旧运转。”
然而,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关税政策引发了消费者和企业的焦虑,因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并加剧通胀压力。
沃尔玛(Walmart)虽然在去年因提供优惠吸引通胀疲软的消费者而表现强劲,但其对2025年的盈利和销售前景均持保守态度,反映出消费趋缓和关税对其低价策略的挑战。
塔吉特(Target)在假期季度的销售和利润下滑,并警告年初将面临“显著盈利压力”,原因之一正是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
梅西百货(Macy’s)、百思买(Best Buy)、Abercrombie & Fitch等零售商也纷纷下调对2025年的预期,多数提到“经济不确定性”。
米兰则认为,最终承担关税成本的应是征收对象国。他指出这些税收是通过美国入境口岸征收的,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关税主要由进口商支付,并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和企业身上。
调查显示,购房和购车计划出现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预期低迷的情况下,大件商品(如家电)购买意愿却意外上升。会议委员会解释称,这可能反映出人们希望在关税导致价格上涨前抢购。
虽然疫情后高涨的通胀已有所缓解,但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加上已宣布的进口商品关税,使得民众对支出更加谨慎。
2024年底,美国消费者信心曾有所回升,节日期间支出也较为慷慨。但1月零售销售大幅下降,部分原因是寒冷天气影响了消费活动。
政府数据显示,2月美国人支出略有回升,部分弥补了1月的疲软。
会议委员会周二还报告称,美国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评价指数下降了3.6点,至134.5。
消费者信心指数综合衡量了美国人对当前经济状况的看法以及未来六个月的经济预期。
而由于消费支出占美国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以上,该指数也是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的重要风向标。
(编译:C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