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4-16 23:32
▲2025年1月9日,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装车间即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
【侨报讯】5.4%,4月16日公布的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高于市场预期。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这一良好开局凸显中国经济韧性。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香港中通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
北京学者表示,经济开门红符合甚至超出市场预期,虽然面临外部需求冲击,但中国经济韧性足,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呈现稳中有升、就业收入总体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市场活力信心增强等5大特点,彰显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中国一季度经济取得开门红,主要缘于政策的延续、资本市场回暖,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发力。
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中国消费明显回升。今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较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尤为明显。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对主要几大家电品类网络零售额数据的分析显示,一季度零售额同比上升了9%,尤其是今年被新纳入国家补贴范畴的净水器、洗碗机增速更为显著,同比增速达到了18.9%和12.0%。
另外,自去年9月下旬中央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中国对资本市场采取了多项积极政策,有效引导预期,提升了市场信心。例如,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5000亿元人民币注资四大国有银行等。
同时,在去年一系列化解地方债务的方案出台后,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得以减小。罗志恒表示,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在财政方面,开始从去年的主要由中央财政发力变成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
虽然首季取得开门红,但学者们认为,外部需求冲击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信心。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表示,当下中国经济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很显然是来自于特朗普对中国的一系列关税措施,这些很可能会扰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整体外围环境,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包括给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政策的负面因素,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渐显现出来。所以对中国发展而言,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后续可能还是要持续的发力。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汤铎铎认为,在美国政府不合理的关税政策下,预计二季度中国外贸承压态势会更为显现。在全球经济不佳的大环境下,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但预计二季度有可能进一步出台政策,提升市场信心。
罗志恒认为,中美关税战的终局是经济的韧性和财政实力的较量。与美国相比,中国在财政实力、财政空间方面有较大竞争优势,“比如中国是公有制的经济体,所以天然有着更高举债的空间。”
盛来运表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