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4月29日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其中,对外资企业设置不合理差别待遇、新业态新领域不落实“非禁即入”、重点行业国企滥用自身优势设门槛导致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审批等情形将被重点整治。

综合新华社、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29日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违规设置外资企业准入限制的情形将被重点整治

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对涉及市场准入的各类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违规增设准入事项或条件、违规扩大准入范围等情况,要一律纠正;对无法律依据及法定程序设立的市场准入规定,要一律废止。

近年来,低空经济、AI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一些新业态新领域暂无统一规范的审批监管措施,不少地方索性不予审批,但也不落实“非禁即入”。通知提到,地方政府对新业态新领域在土地、规划、消防等保障环节不作为、不审批或推诿审批职责的行为将被重点整治。例如,一些地方出于减少风险的考虑,对新业态新领域完全照搬传统监管模式,对市场主体申请的新业态经营许可抱有“不鼓励、不审批”态度,造成企业注册难、经营难。

部分地区不落实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要求,对外资企业设置不合理差别待遇。通知提到,违规设置外资企业准入限制的情形将被重点整治。例如,通过限定“品牌”或以“外资品牌”为由排斥或歧视外资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排斥或限制外资企业参加本地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活动。

重点整治国企抬高准入门槛等

一些重点行业国企抬高或设置不合理准入门槛,导致其他企业难以进入;部分地区为保护本地企业发展,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一些风险易发高发行业或领域由于监管难度较大而不敢审批……通知还提到,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行业壁垒造成准入规则不平等、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进行审批、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等多种情形亦将被重点整治。

督办重难点问题 通报典型案例

通知提出,对于一些成因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办。对于未按时限完成整改工作,或拒不整改、瞒报谎报等,情节严重的,按程序向国务院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同步纳入全国城市信用监测范围。

本次集中清理整治工作为期半年,集中清理整治结束后,该工作将转为常态化机制。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积极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壁垒,累计向社会公开通报7期11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破除了一批基层政府关注、经营主体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的市场准入障碍,有力保障了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