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华埠宰也街的南华茶室。(图均林菁摄)

位于华埠宰也街的南华茶室。(图均林菁摄)

  坐在华埠宰也街的南华茶室里,昏黄的灯光笼罩着旧餐桌,地板铺着老式马赛克,墙上贴着旧海报,挂着旧相片,时光仿佛停止了流转。

  ■侨报记者林菁

 南华的摆设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样子。
南华的摆设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样子。
南华总是宾客盈门。
南华总是宾客盈门。 

  这里的食客超过一半不是中国人,服务生端上来的粤式点心,可能跟数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没太大区别,客人并不在意,他们是慕名来这里品尝旧时光的,食客来来往往,唯有南华百年老店经久不变。

  1920年开张

  南华茶室于1920年开张,至今有近百年历史,唐人街唯有这家老餐厅经历了漫长岁月打磨后,仍然保持原貌幸存于此。

  这间茶室位于宰也街的弯角,宰也街是华埠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最早聚居于唐人街的华人就住在勿街、披露街和宰也街上。在黑帮混战年代,弯弯曲曲的宰也街具有天然的伏击地形,帮派经常在拐角潜伏,等候对手经过时给予出其不意地袭击。这条街被称为“血角”,据说在这里死于非命的人多于任何一个街角。

  南华茶室开张时,华人黑帮混战刚刚翻过一页成为历史,不过黑帮的后盾——华人堂口一直存在着。据说直到80年代,堂口大佬还常常聚在南华饮茶,老先生们悠悠呷着乌龙茶,周围风吹草动却都尽收眼底。

  南华茶室最初的业主姓蔡,茶室雇了一位从广东来的少年邓金和,邓金和1950年来到美国,当时才16岁,他20岁便当上了南华的经理。1968年,由于租约原因,南华茶室从原来13-15号搬到隔壁的11-13号,1974年蔡姓业主退休,把茶室盘给了邓金和,邓金和年纪轻轻便自己当了老板。

  接下来约30年里,南华保持着最初的朴素风格,从装修到点心口味都基本不变。南华既做中国糕点,也供应点心,另外还出品南华月饼。南华月饼是地道的粤式莲蓉和红豆沙馅,在唐人街非常有名,中秋节大家都排队去买月饼。南华的月饼海报,至今仍贴在墙上,海报的设计、字体、色彩,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风格,就像室内的桌椅、装饰,都是货真价实的旧物件,不是假复古。

  随着华人大量涌入纽约,唐人街开了各式新颖餐馆,香港来的新移民带来了现代改良版的点心,相比之下,数十年不变的南华显得过气,生意不再兴隆。

  2010年,年事已高的邓金和把餐馆交给侄子邓炜打理,邓炜曾经从事金融业,也对餐饮感兴趣。他接手南华后没有改变它,除了对厨房进行现代化装修,基本保留了餐厅的家具、摆设、菜谱和氛围。老式收银机已经不再使用,但摆在柜台当摆设。

  “911”恐怖袭击后,华埠生意大受打击,一些老店纷纷被迫关门,比如百年老店广源盛就因交不起租金而倒闭,这时候大家意识到,唐人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才是吸引游客的资本,曼哈顿其他地方的老楼一幢幢拆了,建起现代化高楼,唯有唐人街还保留一点古韵。也许出于怀旧情绪,本来似乎是老古董的南华茶室,一下子成了华埠的“名胜古迹”,许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到隐藏在小巷子里的小茶室来品尝老式点心。

  老古董让它独树一帜

  南华一下子火起来。南华连门口的招牌也保留原样,它看上去不时髦、不现代,有点过气,有点土气,这些特点却成了它的招牌风格。当老式的东西都被人们当垃圾扔了,南华保存的老古董让它独树一帜,餐厅里靠墙的一排红色皮椅卡座,顿时让人联想起《花样年华》的浪漫场景。彩色玻璃灯罩下散发出温暖的灯光,仿佛时光回到了旧香港。

  华埠其他餐厅的点心都已经过了改良,但南华的点心保留了老式口味,连厨师都是做了30年的老师傅。店东邓炜推荐的招牌菜有蛋卷和鲜虾豆苗饺子,南华的蛋卷与普通蛋卷做法不大一样,外皮是鸡蛋做成,口感香且软,是南华用了50年的家庭菜谱。

  南华以前只有不到10种点心,现在有50种。广东人都说,吃点心没吃肠粉、凤爪、蒸排骨,不算真正吃点心,南华的凤爪蒸得烂熟,酱汁渗透到骨里,适合重口味者;肠粉则鲜嫩,口感润滑;蒸排骨味道也相当不错。烧麦、鲜竹卷、萝卜糕、糯米饭、韭菜饺、豆沙包等也是值得推荐。单凭食物味道来评判,南华算不了美食,但来这里坐一坐,喝一壶茶,不是为了品尝美食,而是为了回味或想象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