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痛症华裔医师李尉崧,在中国时已是一名眼科医生。他1993年赴美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后,研究眼部疾病。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双手无法再做精密的眼部手术,同时也了解到海外华人耆老深受痛症的折磨,他决定转行成为一名专治痛症的医生。然而,李尉崧并未将自己局限在一间医疗诊所内,2013年,他加入了美国中华艾滋病基金会并成为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同时担任四川凉山助学计划主任。他数年如一日为凉山彝族孤儿及贫困学童筹款,组织美国华裔学生家长前往凉山地区进行公益夏令营活动,至今已帮助了232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彝族学生完成了学业。李尉崧向记者讲起援助凉山孩子的故事,辛酸、凄凉和希望交织在一起。

  ■ 侨报记者 张帆

李尉崧(右一)在凉山与贫困家庭在一起。
李尉崧(右一)在凉山与贫困家庭在一起。
美国中华艾滋病基金会每年组织数十名美籍学生家长前往凉山参加公益夏令营。
美国中华艾滋病基金会每年组织数十名美籍学生家长前往凉山参加公益夏令营。
儿子儿媳走了,我还要为孙孙活着,他是优秀少先队员,奶奶蹲在孙子边上说到。
儿子儿媳走了,我还要为孙孙活着,他是优秀少先队员,奶奶蹲在孙子边上说到。
这家九岁的儿童因先天性疾病不能行走,家中最小的幼子头皮上还有静脉输液管.
这家九岁的儿童因先天性疾病不能行走,家中最小的幼子头皮上还有静脉输液管。
小学生每日简单的餐饮,也比在家吃了上一顿没有下一顿奢侈很多。(图片均为李尉崧提供)
小学生每日简单的餐饮,也比在家吃了上一顿没有下一顿奢侈很多。(图片均为李尉崧提供)

  我之所以发起凉山助学计划,是因为在2013年加入基金会后,我的一位来自凉山的摄影师朋友曾向我介绍说,凉山彝族地区毒品泛滥,艾滋病成灾,许多孤儿无依无靠自生自灭。这位摄影师朋友曾在2013年冬季前往凉山拍摄人物,在当地偶遇一名9岁小男孩,父母因罹患艾滋病去世。当地村长希望这名摄影师将小男孩带走领养,因为没人照顾小男孩,担心孩子很难挺过寒冬。但领养并非易事,摄影师朋友表示愿意回美国联系有意收养小男孩的家庭。不久以后,也就是2014年2月,摄影师朋友终于联系到一对好心的加拿大夫妇愿意收养小男孩,但当他再去联络小男孩和村长时,却被告知孩子已经冻死,而这前后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之隔。

  3公里走了22个小时

  惊闻此事后,我当即前往联合国查看有关凉山艾滋病的资料,并与中国卫生部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交流。不满足于此,我又在2014年7月亲自前往凉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去凉山的路艰难险阻、举步维艰。我首先乘飞机到西昌,再坐车到昭觉,两地之间地图距离显示为3公里,但实际走山路需要9公里,又正值雨季需要绕路而行,结果整整走了22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而凉山内外的景象,用“门外青山碧水,门内悲惨世界”一言以蔽之再合适不过。

  首次走访凉山,我确实被眼前的情况吓到了。失去双亲的孤儿们与年迈的老人们相依为命,家徒四壁,屋里搭两块砖头就是炉灶,食物只有土豆。床头屋漏无干处,家里也没有厕所,卫生条件几乎是零。据我了解,凉山地区至今的贫困是由许多因素所导致。凉山地处崇山峻岭间,不适合农作物耕作。在地理上位处南方丝绸之路,来自东南亚“金三角”的毒品毒贩很容易渗透到这个穷山区。同时,又因很多人吸毒而造成艾滋病蔓延,导致凉山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不断恶化。自1995年凉山报告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就是一名注射毒品使用者。从那时起,当地艾滋病毒感染率不断上升,截至2015年12月,该地区累计艾滋病病例达29,987例,是中国受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当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村民发现,贩毒可以发财致富,于是飞蛾扑火误入歧途。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因为共用针头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疾病,生病的村民获得政府补助,又招来其他村民的眼红。长此以往,为了致富不择手段的村民甚至不惜搭上生命。此外,由于彝族曾是母系社会,为了繁衍后代且性关系不受限制,更助长了艾滋病的流行泛滥。

  8000孤儿缺吃缺教育

  我发现,这些无法获得社会关注和经济支持的孤儿贫儿们,在严重缺乏日常食物和营养的条件下,往往濒临辍学,或者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任何监督的孩子们不是在街道上游荡,就是充当起家里的劳力。据估计,2011年,凉山地区约有8000名孤儿。我拜访过许多让人心酸的贫困家庭,其中一名在当地成绩优秀的高中男生,父母都是公务员,但因吸毒双双染病去世,孩子只能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是小学老师,奶奶卧病在床,一家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孩子只能辍学。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另有一名学生为了一学期60元的生活费,离家出走去打工,这个学生在当地中学的成绩名列前茅,现在他的同班同学都已高中毕业,但却再也没有看见他回家来。

  凉山当地许多学生辍学打工,一是因为生活条件太苦,二是学习太艰难看不到希望,三是因为外面世界诱惑太多。根据我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居民的小学生平均辍学率达到25%,初高中辍学率达到11%。 例如在一个自治乡镇,每年有50多名初中学生失学。在辍学的学生中,40%是男生,60%是女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50%的学生都成为农民工,40%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业,10%因为家中缺乏钱和劳动力。

  2015年起开展凉山助学计划

  从凉山地区返美之后,我将调查报告反映给了美国中华艾滋病基金会,希望开展凉山助学计划,帮助当地儿童不至于因为生活窘迫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基金会随即决定于2015年起开展凉山助学计划,利用多年来致力于为河南艾滋病孤儿提供资金、社区支持和教育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挽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贫困孤儿。幸得国家的支持,这些学生们的学费全免,但他们仍然缺少固定的生活费来源。而且许多学生家住山区,往返学校一趟至少要走三到四个小时,因此学生们选择住校。一个住校初中生一年的生活费,包括食宿为300美元,而高中生也仅为500美元。即使如此,这个费用对于许多彝族孤儿而言,这也是个天文数字。因此基金会决定资助每位学生90%的生活费,为了让家庭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其余的10%费用仍由学生家里付出。但失依孤儿的生活费则由基金会100%全部负责。

  助学金申请书需要学生自己写,并介绍家里经济情况,在9月开学后提交申请,随后由班主任签字认证情况属实,最终由学校签字。11至12月份,第一笔助学资金到位,第二笔资金于春季到位。为了落实每一份善款的走向,基金会将筹得的款项交给凉山当地助学基金会,经学生落实签字后,再交由学校财务部统一管理学生们的生活费。

  组织凉山公益夏令营

  捐钱容易,但亲临凉山拜访却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自2016年以来,基金会每年组织来自美国的25至30名中学生及其家长共50余人,来到凉山参加公益夏令营,并参观当地乡镇。公益夏令营的目的之一是考察经费的使用情况,从各学校把学生们的签字收集起来交给基金会;但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同龄、但生长在不同文化与环境中的华裔美国学生们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和他们生活的不一样。许多华裔美国学生们对我说,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彝族小朋友们的家中竟然连厕所都没有。

  但参加过公益夏令营的学生家长们却向我反映夏令营带给孩子们的影响非同凡响。凉山失依孩子们即便遭遇不幸。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读书的用功、在逆境中的顽强成长无一不让人感动。这使得来自大洋彼岸生活优渥的孩子们在一夜之间就成熟起来,变得更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并更加理解尊重他人。

  在海拔2000米的地区和强度的光照下,来自美国的孩子们翻山越岭,希望把小礼物和问候送到每个凉山孩子的手上,连团队年龄最小的6岁小队员也沒有向他们的爸爸妈妈们叫苦。因此,家长们认为在家中空口谈教育,不如送孩子亲自去凉山体会,孩子们在精神上的收获比付出的金钱更多更有价值。

  夏令营让参与的双方学生皆受益,在培养美国学生们身体力行、珍惜感恩,并成为未来领袖和慈善家的同时,美国学生与凉山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的支持计划,并帮助凉山学子支付生活费接受教育,同时也辅导他们的学业及心理健康。经过夏令营多年的努力,凉山地区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当地女孩们的地位也有所改善,她们会讲汉语、会算账,有机会谋得好工作。与此同时,他们对艾滋病也越来越了解,认知也从此发生改变——疾病并不可怕,并通过他们教育身边的人。

  需要帮助的凉山儿童实在太多,基金会现在资助了2个初、高中,4、5个小学,共232名学生,分布在昭觉、布托和美姑这中国十大最贫困县钟的三个。被资助的学生们在高中毕业后大部分可以考上专职院校,并回到当地帮助经济发展。我认为,慈善是盏灯,温暖别人照亮自己,我也希望与欢迎华人社区的参与,帮助凉山儿童重回校园。